精品成人,少妇无套内谢久久久久,亚洲香蕉综合在人在线时看,麻花星空传剧原创MV在线观看

政府信息公開

十二五規劃完成情況總結

2011年、2012年是完成十二五規劃各項工作的關鍵之年,這兩年,全系統在局黨委正確領導下,經相關部門協助,基本達到預期目標,現將完成情況總結如下:

一、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促進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一)全面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

1、績效考核工作

2012年績效考核工作常態化管理,按2008年版評估標準對2011年績效考核工作進行自評,區域自評分826.8分,機構自評分826.69分。

2013年,績效考核工作開始實施《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績效評估標準(2012年版)》,按照新的評估標準及省衛生廳《關于做好2013年疾病預防控制績效考核工作的通知》和《2013年績效考核工作實施方案》的要求開展績效考核工作。4月初對市縣兩級進行了新標準的培訓;4月30日前市級完成了2012年區域、機構疾病預防控制績效考核基礎數據收集、填報工作,并按新標準重新補錄了2011年的相應數據;隨著國家績效考核填報系統的完善和相應功能的開通,8月31日前市縣兩級完成了區域、機構績效考核指標的數據提交工作。下一步將根據上級要求對各縣(市)區進行現場復核,并迎接省級現場考核。

2、質量體系管理及實驗室能力建設

市疾控中心于2012年初順利通過了省級計量認證復評審、食品認證初評審,獲得了相應資質的續展,非食品已具備8大類487個參數的檢測能力,食品具備4大類207個參數的檢測能力,合計12大類694個參數;完成了職業健康體檢資質和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乙級資質的續展工作。2013年,放射衛生技術服務資質續展工作準備就緒,等待省級專家現場評審。目前質量體系正常運轉并不斷完善。

積極籌建市級艾滋病確證實驗室,在HIV篩查中心實驗室基礎上已具備人員、技術、房間等條件,目前主要還缺少開展確證試驗的儀器設備——蛋白印跡儀,已通過衛生行政部門向市財政提出經費申請報告。

3、積極應對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7N9疫情。重新調整了應急隊伍,組織制定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技術方案》,在全地區范圍內開展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知識培訓。做好防控人感染 H7N9禽流感試劑儲備和技術儲備工作。多渠道開展健康教育活動,提高群眾正確防護意識,取得H7N9疫情防控階段性勝利。

4、信息化建設及疫情管理

傳染病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網絡直報系統正常運行。為了確保疫情網絡安全,2013年市級8月8日、縣區級10月10日停止公網登陸疫情系統。市本級及時升級防火墻,并與省疾控中心VPN順利連接;登記備案并合理分配了VRC軟件包,確保了市縣兩級疫情網絡的安全和順暢。

2013年上半年,醫療衛生機構傳染病疫情未及時報告率、未及時審核率、重卡率均為零。傳染病自動預警信息及時處理率100.0%;網絡報告覆蓋率100.0%,機構網絡報告率平均60%以上,較去年同期提高20%以上。

5、疾病防制工作

2011-2013年9月15日,未報告甲類傳染病,無脊髓灰質炎病例發生。乙丙類傳染病發病率保持平穩。2010-2012年出血熱發病率分別為2.33/10萬、3.55/10萬、4.62/10萬;布病發病率分別為2.71/10萬、3.23/10萬、7.40/10萬;艾滋病發病率分別為0.06/10萬、0.13/10萬、0.80/10萬;結核病發病率分別為70.31/10萬、70.17/10萬、69.33/10萬;手足口病發病率分別為21.76/10萬、39.44/10萬、39.16/10萬。2013年1-8月按審核日期統計, 出血熱、布病、艾滋病、結核病、手足口病病例數分別為165例(去年同期111例)、321例(186例)、18例(8例)、1577例(1579例)、571例(1023例),出血熱、布病、艾滋病疫情上升幅度較大,結核病基本持平,手足口病疫情大幅度下降。

2012年開展了脊灰疫苗查漏補種、麻疹類疫苗強化免疫及補種、出血熱疫苗免費接種工作。2013年各縣(市)區開展了麻疹類疫苗補種活動。

6、不斷加強應急體系建設

及時、規范地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風險相關信息的監測和分析。指導基層妥善處置了2012年凌河區解放路小學的一般級別水痘疫情。2013年舉辦了全地區疾控系統霍亂等腸道傳染病應急演練比武活動。2013年上半年我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為零。

積極做好世界園林博覽會與十二運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技術保障工作。分專業針對傳染病防制、現場采樣、消毒處理以及實驗室快速檢測等相關知識開展了業務培訓,做好技術儲備。十二運期間對公共場所、飲用水、四害防制等內容開展了監測,對濱海體育中心開展了消殺工作,有效履行了賽事的公共衛生保障職責。對世博園滅鼠投藥員開展了滅鼠投藥技術培訓工作,并對滅鼠投藥工作進行了現場指導。同時于滅鼠投藥前后開展了鼠密度監測工作。

(二)加強健康教育體系工作

結合宣傳日開展健康教育活動。在3月24日世界防治結核病日、4月25日計劃免疫宣傳日、5月15日碘缺乏病宣傳日、5月31日世界無煙日、6月11日食品安全宣傳周等,通過發送手機短信、舉辦簽字活動、發展志愿者,開展街頭宣傳,下鄉利用趕集日宣傳等開展了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宣傳。加強與主流媒體合作,在錦州日報,錦州晚報和遼西商報上登載健康教育相關文章。建立錦州健康教育官方微博,每天發表微博10篇以上。

(三)加強婦幼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1、根據衛生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婦幼衛生工作的指導意見》和《婦幼保健機構管理辦法》等規定,合理核定婦幼保健機構編制,切實落實財政補助政策,保證婦幼保健機構的公益性質,充分發揮公共衛生職能。開展了縣級婦幼衛生工作績效評估工作,推動政策落實和婦幼保健機構發展。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建設,組織開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婦幼保健服務能力調查和評價活動,逐步改善孕產婦保健、兒童保健服務機構的條件,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婦幼保健服務工作的有效落實。

2、著力抓好出生缺陷綜合防治工作。進一步建立完善產前診斷服務體系,加強產前診斷技術管理,提高產前診斷工作水平。開展孕中期超聲篩查技術人員培訓、考核。落實農村孕婦孕中期免費超聲篩查,進一步規范全市孕中期超聲篩查和產前診斷技術的實施。落實《遼寧省新生兒疾病篩查管理辦法》,做好開展新生兒疾病篩查(包括聽力障礙篩查)中心的省級評審和認定準備工作,建立健全篩查服務網絡,進一步完善管理制度。

3、重大公共衛生項目婦幼衛生項目給婦幼衛生事業發展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項目實施以來,各縣(市)區衛生行政部門、婦幼保健機構以此為契機,規范管理婦幼保健工作,完善三級防保網,明確婦幼保健職責,特別是鄉鎮防保站、村醫生的婦幼保健工作扎實有效;婦幼保健機構落實婦幼衛生工作方針,以保健為中心,真正把保健工作落到實處。從葉酸發放到孕中期篩查、到住院分娩補助把三個項目結合在一起抓落實,使孕早期建冊率、孕產婦系統管理工作、高危妊娠管理工作等婦幼保健工作質量大大提高。我市在2009年全面啟動免費婚前醫學檢查工作,目前婚檢率達到80%,婦幼保健工作從婚檢、投服葉酸、孕前保健、孕早期保健、孕中期免費超聲篩查、高危篩查、住院分娩補助等實行一條龍管理;通過簽訂目標責任書、實行目標管理,這項惠民工程得到了各級政府的重視,納入政府工作日程,保障政策到位,保證經費的全面落實。

全市孕產婦死亡率0/10,嬰兒死亡率3.64‰。

(四)建立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和長效機制,實現全地區分級管理的網絡聯動

1、全力開展了衛生應急能力建設評估工作,制定了衛生應急能力建設評估工作指導方案及評估標準,加強了組織領導,明確了職責分工和進度安排。

2、全面啟動市、縣級突發事件公共衛生風險評估工作,每月開展一次日常風險評估,市級每兩個月完成對本轄區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題評估,對本轄區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大型活動及時開展專題評估。

3、初步完成了省市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視頻交換平臺建設項目,市級衛生應急指揮會商系統基礎安裝已完成,現正在調試階段,年底有望實現市級衛生應急指揮決策平臺和衛生應急指揮視頻交換平臺與國家和省級全面對接和互通。

二、提高基礎醫療服務水平

(一)農村衛生工作扎實推進

1、鄉鎮衛生院的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衛生技術人員的培訓得到落實,衛生技術人員素質得到提高。但由于醫療設備投入不足,急診急救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根據國家醫改政策的要求,鄉鎮衛生院要全面回歸公益性,全面實行基本藥物制度,藥品實行零差價銷售,鄉鎮衛生院主要職能是常見病的診治和完成11大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實現城鄉居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而不是服務規模和診療范圍、科目的擴張。因而建議將鄉鎮衛生院的建設目標調整為醫改的總體要求上來,而不是盲目的上等級。即鄉鎮衛生院上劃縣管,加強基礎設施投入和建設;全面 回歸公益性,全面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為居民提供安全、廉價、便捷的醫療服務,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2、積極落實國家村衛生室建設標準,通過開展創新甲級示范村衛生室活動,鼓勵村醫生加大村衛生室投入和規范建設,改善村衛生室的診療環境,目前全市平均每個行政村擁有2個村衛生室,村衛生室的標準化率達50%以上,平均每一個行政村擁有一個甲級示范村衛生室的目標基本實現。

3、鄉鎮衛生院上劃縣管工作目前只有北鎮市實現了鄉鎮衛生院上劃縣管,此項工作阻力在縣(市)政府,需進一步加大力度。關于鄉村衛生機構一體化管理工作,經過認真研究分析,根據我市實際情況并借鑒外地做法,市衛生局已出臺了我市《推行鄉村一體化管理、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意見》。目前主要是鄉村醫生的補償和養老問題需要明確。

(二)社區衛生工作穩步實施

按照《錦州市醫療機構設置規劃》要求,2013年建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所。全面落實11類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嚴格執行服務標準、操作規范,進一步完善考核辦法,加強各級考核評估,配合有關部門嚴格項目資金管理。提高兒童保健、孕產婦保健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質量,深入開展為65歲以上老年人進行健康危險因素調查和體格檢查、高血壓、糖尿病管理以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指導等服務項目。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標準達到30元。深入開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涵建設和創建示范活動,進一步規范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內部管理,規范社區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2013年內涵建設合格率達到90%,創建省級示范中心達到3所。1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得到國家改擴建工程資金,進行全面改造。

1、深化社區衛生工作改革。按照全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會議精神,把深化醫改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管理體制、人事制度、分配機制、補償機制和基本藥物制度改革,使全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綜合改革逐步走上正軌,“以藥養醫”的舊體制被打破,公益性的管理體制、競聘上崗的人事制度、分配激勵制度和長效補償機制已經基本建立,改革工作已初見成效。全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經省編委核準編制396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按照編制要求完成人員聘用和分配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了按編定崗,按崗聘人、競聘上崗、合同管理、能進能出的用人機制。

2、建立家庭責任醫生制度。按照服務區域進行責任劃片管理,社區醫生在所轄區域范圍為社區居民開展健康服務活動,直接掌握轄區居民的健康狀況,主動開展健康教育、健康促進、健康咨詢、上門巡診等服務,重點加強對慢性病、特別是高血壓、糖尿病、低視力、冠心病、腫瘤等監測和動態隨訪管理,對重癥和行動不便的社區居民上門診治,切實提高社區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

3、建立并實施雙向轉診制度。制定并下發了《錦州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醫院雙向轉診實施意見》。全市確定了11家雙向轉診定點醫院,按照雙向轉診原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時將急、危、重、疑難患者轉到定點醫院,定點醫院對康復期、診斷明確且病情穩定的慢性病等轉回社區。城市居民能夠獲得有效、經濟、方便、綜合、連續的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

三、新農合制度得到進一步完善和發展

籌資標準逐年提高,2013年已達350元。嚴格控制資金結余與支出率在85%以上。同時建立起多層次的保障體系,開展了新農合大病保險工作和重大疾病的特殊保障政策。使參合農民的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為方便患者就醫,在全市實行了新農合即時結報。加強定點醫院規范化管理,完善考核監管制度。將定點醫院的醫療服務納入對定點醫院的監管范圍,采取措施實行定點醫院協議管理,嚴格控制醫療費的不合理增長。積極開展新農合村門診試點工作,目前已在全市80%以上統籌地區開展新農合門診統籌工作,通過試點,發現存在的問題,使新農合村門診統籌工作進一步規范,同時通過信息化建設使村門診統籌工作進一步科學、規范。

四、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

1、全市縣及縣以上醫療機構全部上網集中采購藥品。完成了全市縣及縣以上醫療機構網上藥品采購工作。2011-2012年,全市應參加網上藥品采購的縣及縣以上醫療機構30家,實際參加網上采購的單位30家,參與網上藥品集中采購醫療機構為100%,品規3304個。涉及藥品生產企業119家。2011-2012年,全市縣及縣以上醫療衛生機構網上采購金額為56382萬元,配送金額為37898萬元,入庫金額33982萬元。配送率和入庫率分別為67%和60%。

2、實施基本藥物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00%網上采購基本藥物。2011-2012年,按實施基本藥物有關規定,全市應參加網上藥品采購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73家,實際參加網上采購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73家,參與網上藥品采購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100%。

3、網上采購基本藥物全部零差率銷售。2011-2012年,全市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網上采購藥品2957萬元,其中配送金額2574萬元,入庫金額2573萬元,配送率和入庫率分別為87.05%和87.01%;按根據基本藥物政策要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網上采購的藥品沒有加成率,全部實行零差率對外銷售。

五、繼續堅持一個中心、多個專科的發展思路不變

現階段遼寧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已經成為遼西地區集醫療、科研、教學為一體的醫療救治中心、醫學科研培訓中心,錦州市中心醫院已建成了錦州市臨床檢驗中心。下一階段將繼續推進兩家三甲醫院向遼西地區的醫學影像中心以及急危重癥、疑難雜癥的診治中心方向發展。市二院已基本轉型為骨科專科醫院,現其部分專科已能輻射遼西地區。市第三醫院發揮中醫藥優勢,堅持中西醫結合,該院的醫學康復中心從規模和業務技術水平上已經達到了省內領先。市康寧醫院完成了新址的搬遷,現在該院從設備、技術、環境上都實現了省內領先、國內一流的水平。市傳染病醫院新的住院病房建成后,現在已經成為遼西地區的肝病、結核病的診療中心,下一步該院將從科研等方面進行深化。

現階段我局已完成對縣級公立醫院改革的調研工作,下一步將全力推進此項工作。

現在我市8家縣醫院和縣中醫院均已達到二級甲等醫院水平,一級醫院評審工作尚未開展。

遼寧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基本成為遼西地區的醫療衛生中心,解放軍205醫院也已成為遼西地區的燒傷、創傷診療中心。

調整原十二五規劃一個中心多個專科部分內容:

按照《錦州市醫療機構設置規劃(2012-2016)》的規劃內容:加快松山新區、龍棲灣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及城鄉結合部醫療網絡布局建設。鼓勵市區內三級醫院向城鄉結合部轉移,或對城鄉結合部現有醫療資源進行重組,將心腦血管疾病、腫瘤、康復、老年病、護理、五官科等作為重點發展方向。

上一條:衛計委“十三五”工作思路

下一條:錦州市2012年衛生資源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