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的通知》(國辦發〔2017〕60號)要求,根據省政府辦公廳的批示,疾控處會同有關部門起草了《遼寧省國民營養計劃實施方案(2017—2030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現就有關情況說明如:
一、起草背景
營養是人類維持生命、生長發育和健康的重要物質基礎,國民營養事關國民素質提高和經濟社會發展。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營養供給能力顯著增強,國民營養健康狀況明顯改善。但仍面臨居民營養不足與過剩并存、營養相關疾病多發、營養健康生活方式尚未普及等問題,成為影響國民健康的重要因素。按照《“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根據國務院統一部署,結合我省實際,制定了本實施方案。
二、主要特點
《實施方案》以新時期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為指導,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突出了指導性和操作性。
一是堅持政府引導、科學發展、創新融合、共建共享。《實施方案》明確要求各級政府要強化組織保障,做好統籌協調,明確職責分工,促進營養健康產業發展,推進傳統食養服務,加強數據共享利用,各相關部門要加強督導檢查評估。
二是立足現狀,著眼長遠。《實施方案》要求各地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實施方案,細化工作措施,增強全社會對國民營養計劃的認知,促進全民參與。
三是關注國民生命全周期、健康全過程的營養健康,將營養融入所有健康政策。《實施方案》要求逐步完善營養健康制度,提升營養健康科普信息的供給和傳播能力,推動科普活動常態化。
三、核心內容
《實施方案》堅持正確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提出到2020年,全省營養工作制度基本健全,市、縣營養工作體系逐步完善,基層營養工作得到加強;食物營養健康產業快速發展,傳統食養服務日益豐富;營養健康信息化水平逐步提升;重點人群營養不良狀況明顯改善,吃動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進一步普及,居民營養健康素養得到明顯提高。到2030年,營養工作體系更加完善,食物營養健康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傳統食養服務更加豐富,“互聯網+營養健康”的智能化應用普遍推廣,居民營養健康素養進一步提高,營養健康狀況顯著改善。
為了確保目標的實現,提出六項工作措施:一是提升營養工作能力。制定完善我省營養相關政策,推動建立省營養健康指導委員會,開展營養健康法規、政策、標準等的技術咨詢和指導。加強營養科研能力建設,加強營養人才培養。二是開展營養和食品安全的監測與評估。開展人群營養狀況、食物消費狀況、食物成分監測工作與營養健康狀況評價、食物營養價值評價,以及膳食營養素攝入、污染物等有害物質暴露的風險—受益評估,強化碘營養監測與碘缺乏病防治。三是促進食物營養健康產業發展。加大力度推進營養型優質食用農產品生產,規范指導滿足不同需求的食物營養健康產業發展,開展健康烹飪模式與營養均衡配餐的示范推廣,強化營養主食、雙蛋白工程等重大項目實施力度,加快食品加工營養化轉型。四是大力發展傳統食養服務。加強傳統食養指導,開展傳統養生食材監測評價,推進傳統食養產品的研發以及產業升級換代。五是加強營養健康基礎數據共享利用。大力推動營養健康數據互通共享,全面深化數據分析和智能應用,大力開展信息惠民服務。六是普及營養健康知識。提升營養健康科普信息供給和傳播能力,推動營養健康科普宣教活動常態化。
開展七項重大行動:一是生命早期1000天營養健康行動。開展孕前和孕產期營養評價與膳食指導,實施婦幼人群營養干預計劃, 提高母乳喂養率,培養科學喂養行為,提高嬰幼兒食品質量與安全水平,推動產業健康發展。二是學生營養改善行動。指導學生營養就餐,推進營養校園建設,加強學生營養健康教育和超重、肥胖干預。三是老年人群營養改善行動。開展老年人群營養狀況監測和評價,建立滿足不同老年人群需求的營養改善機制,促進“健康老齡化”,建立老年人群健康管理與照護制度。四是臨床營養行動。試點帶動,全面推進臨床營養工作;開展住院患者營養篩查、評價、診斷和治療;推動營養相關慢性病的營養防治。五是貧困地區營養干預行動。在貧困地區支持開展營養監測,實施貧困地區重點人群營養干預,加強貧困地區食源性疾病監測與防控。六是吃動平衡行動。推廣健康生活方式,提高運動人群營養支持能力和效果,推進體醫融合發展。七是合理膳食促進行動。開展合理膳食宣傳活動,提高居民營養素養。
四、工作落實
為保障《實施方案》目標的實現,從加強組織領導、切實保障經費、廣泛宣傳動員等方面提出要求,各地要將國民營養計劃實施情況納入政府績效考核,各有關部門要加強督查評估,各地要加強對資金的監管,要爭取各方支持,促進全民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