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錦州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成效明顯被國務院通報表彰。自2009年國家啟動新一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以來,錦州市醫療衛生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2016年5月,錦州市被列為第四批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國家試點城市后,全面聚焦解決“三醫聯動”“兩票制”、醫保制度整合優化等關鍵問題,實現了公立醫院回歸公益、醫生回歸看病角色、藥品回歸治病功能的轉變。確保了在改革推進過程中人民群眾得實惠、醫務人員受鼓舞、財政保障可持續、衛生事業獲發展。
一、改革運行機制,讓患者“少花錢、看好病”
因為急性腦梗,64歲的王紅鳳在錦州市中心醫院住院治療了一段時間。6月10日上午出院結算時,她發現自己只花了1000多塊錢。錦州市中心醫院工作人員介紹,因為王紅鳳參保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住院報銷比例能達到80%,有效減輕了患者個人醫藥費用負擔。據統計,錦州市近年來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實現城鄉全覆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合)率均達到90%以上。新農合籌資標準從2006年的50元提升到2017年600元,各級財政補助450元,全市參合農民168.6萬人,參合率達到96.82%,常住人口參合率為99%,貧困人口參合率100%。
隨著全錦州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持續推進,越來越多的王紅鳳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藥價、住院費用的降低。
以錦州市實現藥品零差價銷售全覆蓋為例,2015年9月錦州市藥品零差價在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推開,四個縣(市)全部取消藥品加成。2016年,錦州市作為國家第四批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區域內包括省屬3家附屬醫院、解放軍醫院和國企醫院在內的16家城市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成。截至目前,錦州市公立醫院藥占比控制在30%以下,降低10%;醫院收入結構優化,醫藥總費用增幅同比下降8%;全市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重同比下降8%;總體實現“三增加、三下降、三滿意”工作目標。據統計,僅一年的時間,錦州城市公立醫院藥品累計給患者讓利10540萬元。
二、改革就醫秩序百姓看病方便又高效
最近,錦州市民王建軍感覺頭部疼痛,通過微信預約到了錦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一位醫生的號。隨后不久,王建軍就收到一條預約短信,提示他“第二天上午10時24分到醫院就診”。第二天上午10時10分,王建軍到達指定診室門口。候診、就診、繳費、取藥……一系列流程走完,僅過了40分鐘。
“以往,在醫院完成一次就診就需要排隊四五次,光排隊差不多就花費幾十分鐘。人們總是吐槽醫院看病累、排隊煩。”錦醫一院工作人員說。如今,由于醫院信息化建設以及服務模式的改善,患者平均排隊時間減少70分鐘。
不僅到醫院看病的體驗得到了提升,在錦州,隨著基層醫療服務體系逐步完善,百姓看病也越來越方便。為發揮基層醫院“守門人”的作用,錦州市以醫聯體為載體,通過專家坐診讓“社區首診”變成了現實,改變了“大醫院看不上病,小醫院看不好病”的現狀;以優質資源下沉為著力點,基層診療能力不斷提升,引導患者合理就醫,實現全市健康管理機制全覆蓋,將更多居民留在基層。據了解,錦州市目前已完成了全市77家鄉鎮衛生院回收工作,實現了每個鄉鎮有1所政府辦鄉鎮衛生院,每個行政村有1個甲級村衛生室,回歸公益性。全市共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2家,社區衛生服務站133家,基本形成了15分鐘健康服務圈。
三、改革管理模式創建“三醫聯動”錦州模式
錦州作為國家第四批城市公立醫院試點城市、遼寧省唯一的“三醫聯動”醫療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單位,在深化醫改方面,走出了“錦州模式”。
在整合職能上,錦州新成立了錦州市醫療保障管理局,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承擔的有關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生育保險的管理職責、編制醫保基金預決算的職責,物價部門承擔的有關藥品、醫療服務價格的管理職責,衛生部門承擔的有關藥品醫用耗材的集中采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職責,民政部門承擔的有關醫療救助管理職責劃入錦州市醫療保障管理局。同時成立了近300人的市醫療保障管理中心,實現了縣(市)區垂直管理。
錦州市醫療保障管理局的成立,能更有利于發揮醫保的功能,并且以此加快推動“三醫聯動”改革,健全全民醫保體系,讓錦州每個百姓都能享受醫療保險,享受到國家惠民政策。同時,醫療保障管理局將推動錦州市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整合,理順管理體制,解決醫保碎片化管理問題,進一步發揮醫保對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的控制作用。另外,醫療保障管理局還將建立規范有序的藥品價格和供應保障制度,突出在藥品、耗材采購中的主體地位,強化支付端議價能力,最終形成以醫保為主導的藥品價格體系。實現“兩票制”網絡監管,壓縮藥品流通環節,使中間加價透明,進一步推動降低藥品虛高價格,減輕群眾用藥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