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霧霾天氣時有發生,市民生活中的話題少不了霧霾、PM2.5。2016年11月1日,我國首個民用防護口罩國家標準《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范》(GB/T32610-2016)正式實施,市衛生監督部門日前發布消費提示,提醒消費者應按照新實施的民用防護口罩國家標準選擇適合的防護口罩佩戴,可將相適用的污染環境下吸入空氣中的細顆粒物濃度降低至滿足我國環境空氣質量良及以上水平(PM2.5濃度值≤75μg/m3)。
如何正確選擇和使用防霧霾口罩,市衛生監督部門提醒市民,首先要選擇從正規渠道購買,檢查其產品標識是否包括產品名稱、制造廠商、原料成分、執行標準編號、產品防護級別、產品型號、使用說明、生產日期、推薦使用時間及貯存期、消毒方式、檢驗合格證等信息。其次,應根據不同的空氣污染程度選用相應防護效果級別的口罩。GB/T32610-2016將口罩的防護級別由高到低分為A、B、C、D四個等級,分別對應國家空氣質量標準中空氣質量類別設置和空氣污染情況:A級適應于嚴重污染(即PM2.5濃度達到500μg/m3),B級適應于嚴重及以下污染(即PM2.5濃度≤350μg/m3),C級適應于重度及以下污染(即PM2.5濃度≤250μg/m3),D級適應于中度及以下污染(即PM2.5濃度≤150μg/m3)。
市衛生監督部門指出,由于口罩的防護效果不僅與口罩材料的過濾效率有關,還與人面部結合的密合性高度關聯,呼吸防護用品與人體面部密合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防護效果。因此建議市民初次選用口罩時,需參照產品使用說明先行試戴,購買與面部具有良好貼合性的產品。一般來講,防護性能越高,呼吸阻力也就越大,佩戴者需要費更多的力來實現氣體交換,因此對舒適性能的影響也就越大。隨著使用時間增加,當吸氣阻力過大時,會感到頭暈、胸悶等不適狀況,如有感覺上述不適,應立即摘除口罩。長時間佩戴口罩無益于健康,每次連續佩戴時間建議不超過兩小時。
市衛生監督部門特別提醒市民,由于環境、顆粒物濃度、性質不同,各種口罩的顆粒物容量不同以及使用習慣、存放方法等因素,都會影響口罩使用壽命,還存在細菌、病毒污染的風險,口罩的過濾材料不能進行水洗和消毒,因此提醒佩戴者應定期更換,具體使用時間可參照包裝上的建議使用時間。當口罩的任何部件出現破損以及明顯感覺阻力增大時,應予以廢棄。當空氣細顆粒物濃度大于500μg/m3,可通過減少戶外活動保護自己。據了解,首個民用防護口罩國家標準僅適用于成人,不適用于兒童。對于心肺功能有問題的老、弱、病、殘等特殊人群佩戴口罩需要慎重,能否佩戴建議遵從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