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建設年”活動開展以來,全市政法系統及相關單位積極行動,認真落實“環境建設年”提出的“打造持續優化的法治環境”任務要求,把“法治良好”作為更高層次的營商環境,精準聚焦,持續發力,法治環境建設初見成效。
一是聚焦熱點難點,統籌推動解決涉企突出問題。聚焦為推動錦州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取得新突破提供堅實法治保障,市委政法委組織各政法單位開展法治化營商環境“六抓六促”工程建設,并將51項任務實行清單化推進。聚焦執法司法中損害營商環境的普遍性、多發性共14項問題,組織各政法單位開展損害營商環境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活動。聚焦涉企案件久拖不立、久審不結、執行難、違規使用強制措施等20項難題,組織各政法單位開展破解涉企難題專項活動。聚焦抓法治服務,組織各政法單位開展共20項“我為企業辦實事”活動。二是以建立健全長效機制為抓手,鞏固深化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成果。落實全國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回頭看”措施,強化源頭治理,打造忠誠干凈擔當的政法隊伍。三是持續發力,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常態化。在全市范圍內大力開展“4+6”行業領域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欺行霸市、強買強賣等違法犯罪,截至目前,累計排查行業領域整治有價值線索437條,整治行動階段性成效明顯。四是助力疫情防控,執法司法在“云端”。其中,市法院在知識產權案件審理過程中,針對大量當事人住所地為外市、外省的情況,一季度,采用線下法庭與線上法庭相結合的方式共開庭審理101件,有效解決了當事人身處異地“到庭難”問題。五是緊扣主業,創新履職方式。市中級人民法院在全省率先制定出臺了《錦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破產案件管理人分級管理辦法》等6個破產管理人系列規范性文件,為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市檢察院與市公安局“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辦公室”揭牌,開啟了檢警協作新模式,全面提升了刑事案件辦理的質效。六是推行涉企柔性執法,對輕微違規“首次不罰”。目前市本級18個執法部門、389項免罰事項清單已通過市政府門戶網站向社會公布,讓企業和群眾真切感受到了“執法的溫度”。七是加大“護企”力度,讓企業“活得更好”。審判機關開展涉企案件生產經營影響評估,最大限度減少了對被執行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同時,加強對涉企行政處罰案件的監督,年初以來,市司法行政機關共備案審查涉企行政處罰案件106件,有效杜絕了亂處罰企業現象的發生。八是提高涉企服務質效,打造“貼心”的辦事環境。審判機關開辟涉企服務綠色通道、分調裁審快速辦理通道,讓企業真切感受到“一站式”所帶來的便利。檢察機關在12309檢察服務中心設立民營企業法律服務綠色通道。公安機關召開“護航發展共祝平安”警企懇談會,開展“暖企行”活動。
此外,相關單位主動作為,提供“暖心”的公共法律服務。市司法局組建13個惠企法律顧問團,為全市企業開展“法治體檢”活動,線上解答涉企法律問題200余件。該局還與市工商聯、市律師協會共同搭建律師服務民營企業新平臺。年初以來,市公共法律中心共受理12348熱線咨詢4230余人次、滿意度99.85%,窗口咨詢500余人次、滿意度100%,實現公共法律咨詢服務業務量、滿意度雙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