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市連續出現暴雨、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天氣,強降雨導致多地出現嚴重積水及洪澇災害。災后發生各種傳染病風險增加,因此,暴雨洪災后這幾類疾病一定要注意防護。
腸道傳染病
災后的環境衛生條件差、水源污染、受災群眾如果不注意飲水或飲食衛生,容易引起如霍亂、傷寒、痢疾、甲型肝炎、手足口病等腸道傳染病的暴發。
自然疫源性疾病
災后生態環境受到破壞,受災群眾居住環境受損,與老鼠、蟲蚊、家畜、家禽的接觸機會增多,容易引發一些疾病,如腎綜合征出血熱(流行性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瘧疾、鼠疫、炭疽、布魯氏菌病等。
呼吸道傳染病
災區潮濕,如果通風不好、人員密集,也容易起發病毒和細菌的傳播,增加了疾病的傳播風險。如流感和肺炎。
皮膚病
洪災時期,由于人們長時間浸泡在水中,加之氣候濕潤,細菌滋生,蚊蟲肆虐,缺乏干凈水源和衛生設施等,容易引起寄生蟲和真菌感染的傳播,如浸漬性皮炎、蟲咬性皮炎、手足癬等。
預防措施
1.飲水指南
盡量喝包裝沒有破損、未開封的瓶裝水和瓶裝飲料。絕對不要喝生水及地下水,沒有瓶裝水的條件下可以喝燒開的水。
裝水的容器(缸、桶、鍋、盆等)一定要定期清潔,以防污染。
不得已飲用泉水和井水等臨時水源時,一定要消毒后(如按比例投放二氧化氯片劑)再煮沸飲用。
不得已使用井水為水源時,要保證水井有完整的井臺、井欄和井蓋,水井周圍不能有諸如廁所或者豬圈之類的污染源。
水源地周圍出現腸道傳染病時,須立刻停止使用該水源。
煮飯、漱口、洗手等日常用水也必須使用干凈的水源(瓶裝水或者煮沸的開水)。
密切關注當地的自來水和其他飲用水相關的新聞和通知。
2.飲食指南
不吃腐敗變質的食物,不吃淹死或者病死的動物。
不吃被洪水浸泡過的食物,洪水泡過的食物一律扔掉。
不吃生食(包括水果蔬菜),所有食物都須經烹飪熟透后再食用。
盡量不吃剩飯剩菜;冰箱如果斷電的話,冰箱中的食物也要慎重選擇。
不用未清潔的水源清洗食物和餐具,餐具(碗、盤子、勺、筷子等)要定期清潔,煮沸消毒。
其它接觸食品的工具、容器、包裝材料、工作臺面以及貨架、櫥柜也應當保持清潔、定期消毒。
生食和熟食要做好分離、分開存放,刀、砧板、容器、餐飲具等也要做到生熟分開。
烹飪時盡量選用燉煮等耗時長的烹飪方式。
3.生活指南
做好手部衛生,勤洗手,用洗手液或者肥皂認真清洗手部。
避免接觸污水,不要在污水中游泳和洗衣服,不要赤腳接觸污水。
做好防蚊滅蠅工作,用蚊香或者蚊帳來減少蚊蟲的叮咬。
做好防鼠滅鼠工作(可以使用抗凝血殺鼠劑滅鼠,滅鼠后及時搜尋死鼠),不要密切接觸老鼠,老鼠碰觸過的食物要丟棄。
盡量穿長衣長褲,減少野外露宿,不要直接坐在草叢中休息。
感覺身體不適時,特別是出現了發熱和腹瀉等癥狀,一定要及時就醫。
保證充足的睡眠,好的睡眠有助于增強身體的免疫能力。
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愉悅的心情有利于身體健康。
- 附件【278525800.jpg】已下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