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冰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在遼西地區開展腫瘤及慢性病早期篩查工作》提案已收悉,現答復如下:
腫瘤及慢性病早期篩查,是對個人健康的關注和重視,通過早期篩查,可以及早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避免疾病惡化,減輕社會醫療負擔,提高公眾的生活質量。
一、健全防治體系,明確職責分工
我委始終堅持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對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決策部署,推動落實健康中國慢性病防治專項行動,提高全社會慢病防控意識,營造全民健康的良好氛圍。
目前,已調整了我市慢慢性病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和各防辦辦公室成員及專家組,重新細化分工了各防辦職能,建立了完善的制度體系,確保工作的規范化、科學化和專業化。通過制定慢病防治計劃、組織慢病篩查、監測和管理慢病患者、推廣健康生活方式、開展健康教育等方式,科學有效的管理和組織協調,促進全社會共同參與慢病防治工作,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二、加強宣傳教育,普及防病知識
我委高度重視腫瘤及慢性病早期篩查的宣傳教育,通過社區宣傳、媒體報道、健康教育講座等方式,提高公眾對疾病的認識,讓更多的人了解早期篩查的重要性。
在腫瘤宣傳周期間,組織錦州7家大型醫院和4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寶石廣場舉行宣傳活動。通過懸掛橫幅、發放宣傳冊、義診咨詢方式開展宣傳活動,電視臺、報紙、網絡公眾號等大眾媒體對宣傳活動進行了報道。平時,也經常在市疾控中心、錦州健康網公眾號上發布健康提醒及疾病防治知識。
組織專家團隊走進社區、鄉鎮、農村,采用健康大講堂、義診、專題講座、疾病防治論壇等形式加強健康教育,倡導公眾主動學習健康知識,加強體育鍛煉,控制血壓,定時體檢,一旦發病積極治療,治療之后積極康復,提高生活質量。
三、關注高危人群,開展早期篩查
多年來,重點人群早期篩查制度已日趨完善,每年都組織篩查技術培訓,培訓內容包括現場工作工作流程、現場調查技巧及質量控制、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超聲檢查、篩查信息調查表填寫及網絡直報、高危人群管理及隨訪方法等,通過現場指導與培訓,有效提高了我市疾病篩查與干預工作的整體水平。
2024年,為了掌握我市城鄉地區40歲及以上人群中慢阻肺患病率及其分布特點和變化趨勢、主要相關危險因素暴露率及其分布特點和變化趨勢、慢阻肺患病知曉及肺功能檢查狀況和變化趨勢,2024年,我市將以錦醫附屬一院為基地醫院,利用其先進醫療專業能力和防治技術經驗,在凌河區、北鎮市開展1200人的慢阻肺監測調查工作,調查內容包括問卷調查、身體測量及肺功能檢查等。通過監測調查,將為我市制定完善慢阻肺防控策略和措施及評估以慢阻肺為主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控效果提供科學依據,具有非常重大的公共衛生意義。
2012年,我市啟動了腦卒中高危人群篩查與干預項目,錦州市中心醫院作為基地醫院,具體承擔篩查任務。市中心醫院自入選為國家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基地醫院以來,認真組織落實腦卒中篩查與防治項目的相關任務,成立以主管院長為組長的腦卒中領導專家組,積極開展院內外腦卒中高危人群篩查,目前已完成錦州地區4萬余居民的初篩工作及6千余名高危人群的復篩工作,多次被評為遼寧省腦卒中高危人群篩查先進單位,是中國卒中學會首批認證、授牌的中國卒中中心聯盟成員單位,按卒中單元的管理模式對卒中患者進行規范診治。
2015年以來,以北鎮市為基地開展了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篩查與干預項目,北鎮市疾控中心、北鎮市人民醫院聯合對當地居民開展初篩、復篩、定期隨訪干預管理等工作。2023年又新增了錦醫附屬三院作為基地醫院開展市轄區的篩查與干預工作。篩查項目開展以來,累計受益居民達到20000余人。通過項目開展,建立健全了由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醫療機構、公共衛生機構人員共同組成的心血管病防治工作網絡體系。踐行了心血管病防治策略,全面開展了人群心血管病危險因素早期篩查和綜合隨訪、干預管理工作,同時持續開展全人群的慢性病防治健康宣傳教育工作及全面推廣應用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防治適宜技術,并深入開展醫務人員規范化培訓,提高了心血管病防治能力和水平。
下一步工作我們將按照工作計劃,積極開展慢性病防治篩查及干預工作,對篩查出的高危人群進行早期、合理干預,定期隨訪。進一步推進基地醫院建設,構建慢性病篩查與防治網絡體系。以項目工作為基礎,建立防治機制,加強學科建設,開展科研工作,提高我市基地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的診治水平,建立雙向轉診網絡和互動轉診機制,指導隨訪工作,以項目實施為抓手,促進防治結合,踏踏實實開展好慢病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