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哲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進一步提高我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和能力的建議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內容,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是我國政府針對當前城鄉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問題,以兒童、孕產婦、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為重點人群,面向全體居民免費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針對您在提案中提及的相關問題,我委改進如下:
1.實施基層衛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訓項目,落實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實施方案。為提高我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醫療水平及服務能力,我市以基層衛生人員實際需求為導向,以補短板為目標,以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家庭醫生團隊實用技能為重點,堅持中西醫結合、醫防融合的原則,積極開展基層衛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訓項目。重點加強基層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急診急救和管理能力,常見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與處置能力,老年人及婦女兒童保健,合醫德醫風教育等方面培訓,同時注重醫防管綜合能力培訓。同時為促進我市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健康發展,補充和優化鄉村醫生隊伍,根據上級文件精神,我市積極實施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引導符合要求的醫學畢業生報考大學生村醫。
2.加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管理及績效考核。按照上級文件精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行年度績效評價制度,我委積極落實工作要求,每年按時開展基本公共衛生績效評價,同時積極組織各縣市區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對本轄區開展基本公衛服務項目的基層機構開展定期考核,通過考核督促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高服務質量,同時我委今年擬成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指導中心,組織專家形成日常質控小組,依托信息平臺開展日常質控工作。
3.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開展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以下簡稱縣域醫共體)建設,是提高縣域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促進醫保、醫療、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推動構建分級診療秩序的重要舉措。我市縣域醫共體自2019年“大病不出縣”行動開始,選取北鎮市及太和區作為建設試點,2023年落實省衛生健康委工作部署,遴選義縣作為建設試點,2024年開始全面推進醫共體建設工作。依托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工作,我委積極推進轉診體系建設,各縣域醫共體牽頭醫院均建立了符合自身特點的轉診制度,制定基層常見病、多發病防治指南,明確縣域醫共體內縣、鄉兩級疾病診療目錄,建立完善醫共體內部、醫共體之間和縣域向外轉診管理辦法。落實雙向轉診,規范區域外轉診,建立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和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制度。同時依托第三方公司提供的技術支持,各縣市區醫共體均積極按照《全國醫院信息化建設標準與規范》《全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信息化建設標準與規范》推進信息化建設,加快醫療衛生機構之間信息互聯互通,推進醫療衛生信息共享,提升醫療衛生機構協同服務水平。
4.大力開展健康教育工作。我委高度重視健康教育這項工作,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納入全市工作大局之中,完善規范市級健康科普專家庫,建立市級健康科普資源庫,開展健康科普宣傳基地建設,與錦州媒體集團合作,在錦州日報開設健康錦州欄目,專欄以宣傳和倡導“每一個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的健康理念,開展疾病預防宣傳,在全社會形成“人人關注健康,人人參與健康”的氛圍。
5.加強醫養結合服務。為貫徹落實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1部委《關于進一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衛老齡〔2022〕25號)、遼寧省衛生健康委等19廳委《遼寧省關于深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實施意見》(遼衛發〔2023〕7號)精神,推動我市醫養結合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老年人健康和養老服務需求,經市政府同意,制定《錦州市關于深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實施方案》(錦衛發[2023]52號);市衛健委、市民政、市市場、市行政審批等四部門聯合制發《關于做好醫養結合機構審批登記工作的通知》,對優化醫養結合機構審批流程和環境、各部門職責分工等方面進行簡化及優化,有效促進了我市醫養結合發展。市民政、發改、工信、衛健、財政等10部門聯合制發《錦州市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方案(2022-2025)》,持續推進醫養康養發展,推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與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毗鄰建設、融合發展,鼓勵支持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增設養老服務功能,為社區高齡、重病、失能和部分失能等行動不便老年人開展醫養結合服務;在縣(市)區、街道(鄉鎮)、城鄉社區三級構建層次清晰、功能互補、區域聯動的居家養老服務網絡。